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
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代,
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與
人文風貌,成為一條足以代表
艋舺特色的市街
配合老松國小(1896年)成立,都市計劃將老松國小旁這段老街保留為學校預定地,實施禁建,也因此遂得保存清領時期的街型與日治時代的牌樓厝。
剝皮寮歷史街區西側修復工程於民國98年完成,係以原貌保存為原則,保留部分建物形貌及街廓,同時於當年取得使用執照,用途歸類於教育使用。
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
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代,
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與
人文風貌,成為一條足以代表
艋舺特色的市街
配合老松國小(1896年)成立,都市計劃將老松國小旁這段老街保留為學校預定地,實施禁建,也因此遂得保存清領時期的街型與日治時代的牌樓厝。
剝皮寮歷史街區西側修復工程於民國98年完成,係以原貌保存為原則,保留部分建物形貌及街廓,同時於當年取得使用執照,用途歸類於教育使用。
自民國98年開放以來,受到各界關注,
透過藝文展覽、教育活動及影視協拍等方式,持續推廣藝術文化教育及文化資產。
如今,為有效活化歷史建物群的使用、優化剝皮寮空間服務,
增加訪客駐足停留時間,留下並帶走在地特色深刻印象,
各空間用以進行相關藝文特展、電影推廣及文化歷史的宣導教育,
希冀剝皮寮歷史街區以不同的能量帶給遊客更新更深更廣的體驗視野,
展現街區的獨特魅力,成為舊味新潮相互交織揉合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