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使用的瀏覽器過舊,可能無法正常瀏覽網頁。
若想體驗完整的活動內容,建議您以下幾種方式:

升級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

使用其他瀏覽器

使用手機版活動網頁

Event and Exhibition活動展演

22' / 09 / 30 - 22' / 10 / 14

南洋特調-流動的臺灣飲食現場 特展

內在之混:跨國界的包食文化

說臺語嘛ㄟ通!
「肉粽」的印尼語是「Bakcang」,「潤餅」 的印尼語與菲律賓語是「Lumpia」,念起來是不是跟臺語很像呢?粽子、春捲、潤餅,這類大家熟悉的傳統「包食」 ,在東南亞也很常見,除了受華人飲食文化影響外,各地也都依據不同的物產、飲食習慣與信仰文化,運用不同的包材,像是:椰子葉、芭蕉葉、班蘭葉等,包入不同風味的餡料,鹹、甜都有,還有只包白米的粽子

多多「包」涵-家庭看護工的飲食故事

在臺移工朋友以印尼朋友佔最多數,約有 23.7 萬人,其中七成的印尼移工多任職「社福類工作」,是臺灣長照家庭的重要支柱之一。

此區由走入臺灣家庭擔任家庭看護工的移工朋友分享日常餐桌上有笑有淚的飲食故事。

 

滲透之混:滲進靈魂的醬料文化

南洋料理在臺灣受歡迎的程度不輸日韓或歐美料理,令人再三回味,那勾人味蕾的豐富滋味究竟是怎麼調製的呢?

秘訣在於辛香料的運用。南洋日常飲食中,往往採用十幾種辛香料調製基底醬料,用於烹調各樣美食,如咖哩、酸辣湯、叻沙等。

本區以「就醬,幸福的生活特調」 與「一樣的水果,不一樣的結果」介紹滲進靈魂的醬料文化。

酸甜苦辣一起調|移工飲食書寫工作坊

臺北市的移工朋友也以來自印尼的朋友佔最多數,約有 4 萬人,他們主要以從事家庭幫傭、看護工作為主,平均年齡 25~35 歲的他們,「家」是他們最初也是最後的工作場域,從千里之外的「家」到臺灣的這個「家」,很多人一待就是 10 年以上...

今年 6 月,我們共辦理 3 堂移工飲食書寫工作坊,共有 20 位移工朋友參與,在工作之餘他們透過書寫,分享從「市場」到「市場」、從「家」到「家」的飲食故事。機智的生活觀察、箇中的酸甜苦辣,可能也與你我相似。

流動之混:在甜點中流動

誰不愛甜點呢?本區以介紹臺灣、印尼、越南、菲律賓的國民冰品及街邊小點為引,一窺飲食文化除了反應在地風俗外,亦受到遷徙移動的影響。

我與移工的生活故事

「雇主」在移工朋友的生活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臺北移工學校推動的共融學習中,藉由「雇主」的書寫,我們看見字詞間汩汩流動的人情與難能可貴的惜情,以少見的雇主視角呈現「我與移工的生活故事」。

本區邀請臺北移工學校顧問群之一的文字工作者李牧宜,分享她與家中移工 Ika 的生活點滴,其中不僅包含 Ika 在臺的日常生活,也包括一場探望 Ika 的印尼美食之旅。現在就從「一起逛進菜市場」、「一道菜兩地吃」、「餐桌滋味」三大主題,閱讀從「市場」到「市場」、從「家」到「家」的飲食故事。

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臺北移工學校
協辦單位|三明治工有限公司
日期時間|2022/9/30~10/14
活動展間|37、39號展間
洽詢電話|02-26203733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
活動連結|官方line@ https://lin.ee/7SlT0Hc
公休時間|每週一固定公休,公休日無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