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使用的瀏覽器過舊,可能無法正常瀏覽網頁。
若想體驗完整的活動內容,建議您以下幾種方式:

升級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

使用其他瀏覽器

使用手機版活動網頁

Event and Exhibition活動展演

22' / 12 / 10 - 23' / 01 / 08

重新安放|十號基地 — 張庭甄、黃子儇雙個展 Re_place | Rebase#10-Emptery | Dual Solo Exhibition of Chang Ting Chen & Ng

張庭甄

https://tingchenchang.myportfolio.com/
打開,家裡那一格收放著家庭相片的抽屜,拾起、觸摸、安撫、翻轉、整頓、堆疊、放下,視線與思緒於景框之界穿梭流連,手指磋磨著相紙表面感受年歲,同樣的動作反覆在生命中的不同階段再次執行。重新拾起_____在安放之前,感知並沈浸於那股超越記憶與現實、意義與物質的日常需求。
於是所有意識的流動,總是在一張被成形的照片、一張可被拿取的影像開始,照料、料想、想像。

一張母親斜坐在草坡上的照片

畢業旅行發生於1980年代,剛好也是解嚴的那一年,風光明媚,天氣看起來很好,草地與天空呈現幾近金黃的顏色,面對鏡頭的母親雙手輕放於膝間,優雅地斜坐在樹陰裡,也許,拍照的人同在樹的這一方。在母親身後遠處的另一方,一位穿著連身洋裝、頭頂遮陽帽的女人直直挺挺地站著,朝遠方望著。
她凝望著我,我這麼覺得,因我也看見了她。
這一張照片自我與她的相遇起,便駐足在我心中。常常有種感覺,觀看照片彷彿是一種確認關係的過程,摸索彼此的距離、視線、位置,確立了看待的方式,進而找尋自己安處的可能。

兩張黏在牆上的空白正方帆布

剝皮寮,在1990年代歷經了徵收、驅離、擱置、改建、置入、開張。這片生活場域,舊人離去,樓空如新,拼貼式的空間配置與原初脈絡沒有交集,特屬此地的庶民文化與街區紋理已不復見,在空間中尋找能夠銜接過去的入口,是一種挑戰,也成為了我的欲求。
兩張黏在牆上的正方空白帆布,座落在一道用來投放台北電影節簡介影片的牆上,它們的存在應是為了遮蓋牆上的某個缺口,但在虛薄的投影中卻意外地獨立而實在,帆布與牆面之界讓流轉萬化的影像有了片刻停留的支點。我想它們就是我的入口。


黃子儇

https://www.instagram.com/zhixien.ng/

在台灣⽣活將近八年,積累了不少實地觀察與踏訪的經驗,⽽在剝⽪寮這個歷史堆疊深刻的街區,我注意到⼀種詭譎的時空狀態。回溯⾃先前在同⼀場所的幾次展覽經歷,以及與早先居住於此的居住⺠訪談,逐漸,我對這個地⽅的斷裂記憶產⽣好奇。根據最後⼀批從剝⽪寮被遷離的居⺠⼝述,現今所看到的歷史建築古蹟並沒有還原其原本的樣貌配置,
反⽽更多的是建築師對於「⼀個時代」的參照與想像。

改建的歷史街坊與當地社群⽣活樣態的強烈錯置,造成了弔詭的兩種時空層次,在萬華地區相互糾纏。究竟哪些東⻄能夠成為「歷史」?是街區內保留下來的還原建築空間,是與街區外連綿不斷、歷時傳遞下來的社群關係,抑或是內外兩者間,彼此如何共同訴說同⼀塊⼟地的故事?
作為這個街區的常客,我嘗試娓娓道來,⾃⼰是如何咀嚼⼀處空間的⽣命記憶。

展覽標題「Emptery」⼀詞結合⾃英⽂ Enter 與 Empty,意旨進入無⼈居的地⽅。作品將引導觀眾進入⼀個歷史被架空的場所,延續《Rebase—再基地系列》所關注的空間再製的可能性議題,藉動詞「Empty:倒空;使成為空」之意,邀請參與者踏進曾經的事發之地,重新感知這塊持續推迭、被填滿⼜掏空的時空斷⾯。

即使歷史受到架空,這塊⼟地⾄始⾄終都不是空無⼀⼈。

 

日期時間|2020/12/11(日)~2020/12/25(日)※12/11下午02:00有開幕系列活動。
活動展間|剝皮寮歷史街區 147、149 號
參加方式|免費
活動連結|
重新安放 Re__Place —— 張庭甄 個展|Chang Ting-Chen Solo Exhibition
REBASE#10 - Emptery —— 黃子儇 個展|Zhi-Xien,Ng Solo Exhibition

公休時間|每週一固定公休,公休日無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