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光
家的範圍猶如環繞市場形成的生活圈,是個情感不斷流動交換、邊界不定的場域。這是件跟空間、環境、與人強烈連結的現地作品。
藝術家在剝皮寮歷史街區中帶領拓印工作坊,描繪在地民間組織與其服務對象的生命故事,並邀請對探索萬華街廓有興趣的民眾,一起紀錄下環境與物件。
拓印時身體姿態改變,以雙手觸摸去超越慣性的感官肢體經驗,達到與生活環境對話、引發對歷史與環境的好奇心,促成更深層的連結。
在都市發展與新舊交替間,譜寫出屬於艋舺的在地故事,以及過去、現在、未來的想像。
布幔承接光影、隨風而動,彷彿生命的呼吸節奏,捕捉看得到的歷史、生活,也印下看不到的情感、記憶。這些呼吸的掛畫,有著家家戶戶曬床單的聯想,掛在戶外不斷被雨水洗鍊、陽光烘乾,隨著環境緩慢地變化,更有味道。觀者進入作品中、探索集體的故事,也譜寫當下與未來想像的新經驗。
策展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城西營運處剝皮寮歷史街區
※本作品由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創作,於《2022新富有樂市》期間首次展出※
合作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社團法人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福喜小客廳、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剝皮寮歷史街區西側
作品參與者|Eva、Jonathan Grover、Joy、Kiki Hsu、OA、Yu、尤恆、卉軒、江珮琪 、冷翊雲、吳明雪、吳思薇、呂海柔、李家寧、沈無畏、周媽媽、周裕堯、宜潔、林言芯、林怡潔、林俐瑄、林衍、林涵詩、林嘉燕、林惠慈、林瑩琦、林璇、邱子恬、邱陳雅蕙、洪宜玲、玲琴、秋秋、胡逸涵、徐彥婷、徐麥可、張天笙、張旭志、張羽儀、許愛咪、陳小梨、陳文蘭、陳百岑、陳彥如、陳郁仁、傅聖雅、惠姐、曾宣儒、湯簡愛嬌、華哥、雲翔、黃李息招、黃郁晴、楊紋昌、葉子、葉劉宏文、廖羚妤、劉思秀、劉逸仙、潘怡文、蔡郁珊、鄭益松、橘子、蕭德村、謝欣容、謝致先、簡兆岑、藍大峰、顏淑媛
日期時間|2023/01/10(二)-2023/02/10(五) 09:00-21:00
活動展間|155號廣場
公休時間|每週一固定公休,公休日無對外開放。